新聞

返回上一頁
教育傳媒到校
2022年11月
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佛教大雄中學 - 2022年11月

革新求變 靈活教學策略 奠定人生基本功


位於深水埗區的佛教大雄中學創校於1969年,致力透過佛化教育,以及高效能的校本教學策略,培育學生成為有智慧,且能「自覺自利、覺他利他」的人。在疫情下,招康明校長帶領專業教學團隊穩中求變,在不同設限階段中靈活善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,提升學與教效能,持續推進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,以裝備應對未來挑戰。

跨科跨組協作 探索興趣與潛能

學校積極推展跨科協作教學,務求讓學生汲取多方面的學科知識,訓練知識多元結合的能力。招校長表示:「以『港珠澳大橋STEM教學活動』為例,學生在科學課透過了解大橋結構學習力學理論。專題活動結束後,各科亦會在恆常課堂中教授相關範疇的知識,包括物理科浮力理論、化學科氦氣知識、生物科魚類結構、數學科幾何理論、電腦科短片剪接技巧等,將各科知識貫穿學生的學習歷程。」

課堂以外,不同科組和學會亦合辦富有趣味及啟發性的活動,讓學生進一步延展知識及發展興趣。英文科曾與電腦科及棋藝學會合作,舉辦英語桌上遊戲活動,鼓勵學生運用英語解謎,將英語融入日常生活。佛學學會和視覺藝術學會合辦「陶藝禪」活動,學生在製作手捏陶瓷前,都會以立禪覺察自身,穩定身心。在捏製茶杯及公道杯時,學生更需要平衡技巧和創意,製作由眾緣和合而成、獨一無二的作品,從中領悟定靜的好處。

疫下靈活應變 學與教效能最大化

持續近3年的新冠疫情對香港學界帶來衝擊,面對不同階段的設限,學校一直靈活調整教育方針和政策,為學生爭取最多學習空間。作為全港首批回復全日面授課堂的學校之一,招校長感謝教學團隊努力配合,想方設法規劃不同上課時間表和策略,以符合防疫政策。現時校內超過9成師生已接種疫苗,全日面授課堂及大部分課外活動都得以順利開展,讓學生能夠重過正常校園生活。

着眼中一銜接 建構正向價值觀

疫情大大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往,這對學生來說更是缺失了培養社交能力的重要場所,對他們的學習能力亦有所影響。有見及此,學校尤其重視中一新生的學習銜接與適應,務求讓學生及早融入校園生活,從中補強多元智能發展。

暑假期間,學校開設了「中一預備課程」,帶領新生逐步認識校園設施和活動,同時提前認識同儕,消減對中學生活的不安感覺。開學後,學生除了參與豐富的班會和課外活動,更會一同進行步操訓練,鍛鍊專注力和紀律性,為未來6年的中學生活,甚至職場發展奠下基礎。招校長續指:「所有中一級學生都必需加入1支制服團隊,學懂自律,同時培養團隊精神,一同迎難而上,合力解決不同難關。」

營造自然英文語境 提升語文水平

作為世界通用語言,學校重視提升學生的英文水平,以裝備未來不可或缺的軟實力。英文科積極規劃高效常規課程,於初中階段大力推展廣泛閱讀及戲劇教學。學生透過選擇適合自己的文本,及填寫閱讀表格培養閱讀興趣。為配合學生不同的程度,英文科取消傳統的文字報告,提供14款不同的閱讀表格供學生選擇,讓他們表達閱後感的同時,也可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像力。戲劇教學方面,英文科老師會於課堂上加插角色扮演、即興創作等活動,讓學生更了解課文內容及作者情感。招校長指出:「戲劇課程更會『跳出課室』,學生更有機會參與戲劇欣賞及戲劇工作坊,發揮無限創意,更於5月舉行校內表演活動,從而提高學習投入度,創造成功經驗。」學校過去曾演出50周年校慶劇目《The World’s Got Talent》,深受家長及外間機構讚譽,足見學生的卓越成果。此外,校內中一至中三級的數學科及科學科均以英語為教學語言,增進學科知識及兩文三語發展。

同時,學校致力完善校內英語學習環境,設置「英語村」(English Village)、Eureka 等學習空間,建構輕鬆趣味的英文語境,啟發學習動機。英語朗讀計畫——「朗讀文章」計畫(Reading Aloud Programme)、「英語通行證」計畫(English Passport Programme)讓學生通過朗讀英文篇章,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,同時訓練發音語調。此外,學校更與American Women's Association(AWA)合作,邀請外籍人士到校為學生提供英語學習支援,例如參與初中英文口語課堂、與中六級學生進行模擬口試及面試練習,藉此創造實戰學習的機會,具體提升其表達能力和自信。

緊貼時代步伐 開展航天教育

科技教育已成學界重點項目,為增進學生對創新科技的興趣,學校為學生提供大量參與活動的機會。例如舉辦「STEM Festival」、CoSpaces創意遊戲製作、液壓挖土機製作、鑒定筆跡及血濺、反重力裝置製作等活動,向學生展現科學及科技的趣味。而且,學校購置各種STEM教學設備及活動器材,包括AI人工智能機械人、VR一體式頭戴裝置、新型LEGO編程硬件機械人、比賽用的無人機及賽道,都能提升教學素質和效能,有效促進科技教育發展。

在上學年,學校回應時代對科技的發展需要,以及學生的興趣,特意投放資源,購置模擬飛行系統及器材,同時聘請民航機導師,於校內教授航空教學活動。學生能夠在專業指導下學習操作高端科技裝置,真實模擬操作飛機的航行。招校長表示:「在活動中,學生不僅僅是體驗飛行的樂趣,更能從中認識日常應用的標準英文指令,和用於判斷不同飛行路況的知識,如氣流、氣候、飛行高度等。學生既能享受學習的樂趣,又能領略學科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關聯,激發學習動力和對生涯規劃的反思。」學校於新學年開設「飛行小組」,讓對航空科技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深入探究其中的理論和知識,開發科技智能。

掌握人生基本功 成就正向人生

校訓「明智顯悲」掛在學校當眼處,時刻提醒一眾師生要保持智慧和慈悲的心,成為「自覺自利、覺他利他」的人。校監衍空法師曾提出「人生基本功」——「投入、堅忍、反思、善緣」,以此實踐校訓精神。招校長解釋道:「要長養智慧,除了講求將知識內化,還需要建立正向價值觀和培育良好品德,『全人發展』因而十分重要。我們期望將『人生基本功』植根於學生心中,讓他們學會如何『做人』,積極人生,以堅忍的心歷經考驗,時刻反思學習,並廣結善緣,時刻虛心求教。」

學校籌辦大量正向教育活動,藉以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,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活學活用佛理。校內設有讓師生禪修靜思的「覺醒軒」,以及由陳廷驊基金贊助建設的「禪修室」,推展早讀禪修「覺醒禪修:提升身心靈健康」計畫,讓學生放鬆身心,提升專注力及抗逆力。佛學學會亦舉辦「每月禪修」聚會,讓師生適時放鬆精神,淨化心靈,積存「能量」,繼續應付人生中的不同歷練和挑戰。即使在疫情下,學校仍於佛學課堂上推行禪修課,營造長養福慧的專注氣氛,以提升學生的反思及解難能力。

教育傳媒

招康明校長 招康明校長
在疫情下,招康明校長帶領專業教學團隊穩中求變,在不同設限階段中靈活善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,提升學與教效能,持續推進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,以裝備應對未來挑戰。 在疫情下,招康明校長帶領專業教學團隊穩中求變,在不...
學校積極推展跨科協作教學,務求讓學生汲取多方面的學科知識,訓練知識多元結合的能力。 學校積極推展跨科協作教學,務求讓學生汲取多方面的學...
課堂以外,不同科組和學會亦合辦富有趣味及啟發性的活動,讓學生進一步延展知識及發展興趣。 課堂以外,不同科組和學會亦合辦富有趣味及啟發性的活...
學校尤其重視中一新生的學習銜接與適應,務求讓學生及早融入校園生活,從中補強多元智能發展。 學校尤其重視中一新生的學習銜接與適應,務求讓學生及...
學校致力完善校內英語學習環境,設置「英語村」(English Village)、Eureka等學習空間,建構輕鬆趣味的英文語境,啟發學習動機。 學校致力完善校內英語學習環境,設置「英語村」(Engl...
英語朗讀計畫——「朗讀文章」計畫(Reading Aloud Programme)、「英語通行證」計畫(English Passport Programme)讓學生通過朗讀英文篇章,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,同時訓練發音語調。 英語朗讀計畫——「朗讀文章」計畫(Reading Aloud Prog...
科技教育已成學界重點項目,為增進學生對創新科技的興趣,學校為學生提供大量參與活動的機會。 科技教育已成學界重點項目,為增進學生對創新科技的興...
學校更與American Women's Association(AWA)合作,邀請外籍人士到校為學生提供英語學習支援,例如參與初中英文口語課堂、與中六級學生進行模擬口試及面試練習,藉此創造實戰學習的機會,具體提升其表達能力和自信。 學校更與American Women's Association(AWA)合作,...
校內設有讓師生禪修靜思的「覺醒軒」,以及由陳廷驊基金贊助建設的「禪修室」,推展早讀禪修「覺醒禪修:提升身心靈健康」計畫,讓學生放鬆身心,提升專注力及抗逆力。 校內設有讓師生禪修靜思的「覺醒軒」,以及由陳廷驊基...
在疫情下,招康明校長帶領專業教學團隊穩中求變,在不同設限階段中靈活善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,提升學與教效能,持續推進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,以裝備應對未來挑戰。 在疫情下,招康明校長帶領專業教學團隊穩中求變,在不...
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
返回上一頁